国家卫健委:21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例
我国动力煤库存维持高位状态,尤其电厂和二港高库存,下游拉运积极性偏低。
现阶段长协及进口供应充分,终端被动累库幅度远超预期,同时夏季炎热程度预计低于去年,目前沿海工业用电表现也较为平淡,夏季日耗难有超预期表现。尤其周三之后买卖双方分歧加大,成交趋弱。
20日后陕西区域煤矿将逐步恢复正常生产,短期支撑结束,重回供应宽松格局。目前各环节库存较为充足,下游电企累库程度已超过往年夏季水平。同时炎热天气下,个别存煤出现自燃现象,贸易商疏港压力较大,但报价暂未大幅松动。进口方面,除了欧洲需求不足外,印度近期气温也低于预期,叠加前期电厂持续补库,当前印度电厂和港口煤炭库存均较高,因此并不急于采购,印尼价格阶段性回落。随着西南地区进入雨季,长江上游降水得到补充,汛期水电出力好转预期加强,后期电企市场下水煤补库将较为有限。
目前北港库存延续高位攀升,叠加个别自燃现象,贸易商挺价行为或不可持续。同时沿海区域价格下行压力或逐步向内地传导,目前产地港口价格依旧倒挂,叠加呼局唐包线、呼准线春季检修,内蒙下水煤发运心态较弱。并且在下跌行情中,贸易商采购也较为谨慎。
恢复澳煤进口后,对国内高卡动力煤价格形成压制;很多用户不再追求晋北、蒙西的高卡低硫煤,而是采购中高卡进口煤与国内长协进行配烧,降低了采购成本,确保了火电机组安全平稳运行。预计本月下旬,环渤海港口询货用户将增多,促使港口煤价出现小幅反弹,但受港口和电厂高库存压制,煤价反弹幅度有限。三月中旬至今,环渤海港口动力煤价格持续弱势运行,中间虽有波动,但下降的趋势未改,煤价重心不断下移。产地方面,部分煤矿拉运情况较差,库存维持中位水平,供需基本面仍处偏宽松的局面。
去年,国际煤价上涨,特别是俄乌冲突,引发国际煤炭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在这种情况下,产地发往港口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倒挂现象。
3.煤市或迎来一波上涨行情。一旦需求复苏、采购增加,就会拉动煤价止跌上涨,贸易商挺价惜售。夏季,预计西南地区东部及华中中部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可能出现干旱天气。此外,房地产销售景气度逐步回升,有望拉动房地产投资边际改善,水泥、钢铁的需求有望加快复苏。
今年,市场环境风云突变,主要煤炭进口国经济形势低迷,采购无力,国际煤价大幅下降,促使国内煤炭进口增长较快,这也造成我国进口量出现翻番增长。印尼煤中高卡没有利润,仅低卡流通性相对较好。高温预期下,沿海各省市的火电发电量有望出现大幅增长预期,日耗会加快恢复。受20国亚洲峰会举行的影响,陕西地区安全检查严格,部分煤矿减量生产。
四月份以来,进口煤利润逐步消失,部分进口煤没有利润,且船期偏长,贸易商采购积极性下降。一方面,价格倒挂下,港口煤价跌到一定程度,在成本端的有力支撑下,煤价不会深跌。
随着疫情过后,经济加快复苏,一季度,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比上年四季度增速提高了1.1个百分点,电力消费增速稳中提升。短期来看,煤价底部支撑较弱。
此外,我国重新放开澳洲煤,数量在逐月增加。而在安监和环保压力下,主产区供应短期边际收紧;加之水电等替代性能源发力不足,火电压力加大。二季度,电力消费增速将明显加快,助力火力发电提速。部分电厂将在入夏之前,增加采购数量,助推煤炭市场将有所转好,或将迎来一波上涨行情。当前仅俄煤存在一定利润,进口采购量保持一定数量。本周前半程,港口动力煤市场整体承压下行;后半程,煤价跌幅收窄,随着询货的增多和采购的增加,周五,煤价出现弱稳止跌。
今年,市场形势风云突变,在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我国能源需求继续保持着旺盛态势;但国际市场与去年相比环境却不尽相同同时,澳洲进口煤放开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炼焦煤供需失衡的担忧,因此,炼焦煤市场价格跌幅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近年来,国家在释放煤炭产能时都在考虑炼焦煤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作为资源供给方,我们也有责任采取措施维持产销平衡,维护市场的平稳运行和行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资源浪费,如果无视目前市场变化,不问需求继续盲目生产,或以各种理由拒绝控产,其结果必然是企业之间持续的恶性竞争及炼焦煤价格重心的不断下移,2015年前后整个行业抱着金饭碗过苦日子的尴尬状况可能会再次出现。资源供应紧张程度的缓解不支持煤价持续维持高位运行,国内炼焦煤市场价格波动下行的态势将持续。
二是基础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需求有支撑。本轮炼焦煤价格调整主要源于下游钢焦市场的持续反压,尤其是在钢焦企业持续亏损、限产呼声渐高时,炼焦煤市场承受的下行压力越来越大。
自2020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10亿吨后,已连续两年小幅回落,国内钢产量有进入平台期运行的迹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随着开工项目进入施工期,基建投资将继续扮演稳增长的托底角色。一季度,全国粗钢产量2.62亿吨,同比增长6.1%。2021年下半年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炼焦煤市场价格始终明显高于长协价格,期间最大价差超过1000元/吨。
应该说,本轮钢市回调压力更多地来自供给端而非需求端。根据需求调整供给势在必行,早认清早受益。
4月建筑业PMI指数为63.9%,尽管比上月有小幅回落,但已连续三个月位于6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表明基建投资仍将维持较快增长。笔者认为,本轮价格调整是长期产能释放与短期需求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截至5月10日,山西地区焦煤车板价格下跌500-900元/吨,肥煤价格下跌750-900元/吨,1/3焦煤价格下跌650-700元/吨。从房价看,三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跌的城市降至5个,这是近两年来首次处出现,表明房地产市场初具止跌迹象,随着市场持续修复,在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也有继续改善的空间,建材需求偏弱的态势有望扭转并带动整个钢材消费继续温和增加,对煤焦钢产业链构成一定支撑。
据相关资讯机构数据,截至4月28日,国内钢材社会库存1312万吨,比去年同期低136万吨,降幅9.4%;截至4月30日,国内重点企业钢材库存1811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笔者认为,目前应着重解决好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坚定维护炼焦煤长协定价机制及长协价格的稳定。近日,随着国内粗钢产量平控预期再起,国内钢材价格出现止跌迹象,考虑到本轮钢价调整幅度及国内宏观经济环境,钢价反弹依然可期,炼焦煤市场面临的反压也将减轻。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1.8%,该指标已经连续两个月明显改善。
一是房地产市场继续修复,有利于缓解钢材市场的悲观预期。不论市场处于上升期或是下降期,长协价格都应该是市场之锚,尤其是在单边市场状态下,长协价格更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另外,随着国际炼焦煤价格下行,炼焦煤进口量呈逐渐增加趋势,一季度国内炼焦煤进口量2276万吨,是去年同期的1.9倍,尽管绝对数量不大,但在目前国内供给已显宽松的背景下,进口量的增加势必进一步加剧这种供需失衡状态。三是尽管近期钢材价格表现疲弱,但钢材需求尚好。
我们常说炼焦煤是稀缺资源,既然稀缺,就应体现它应有的价值。长协价格的设计初衷就是平稳市场、稳定预期,保持炼焦煤长协价格相对稳定,对阻止炼焦煤市场价格非理性下滑、扭转市场悲观预期至关重要。